“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詩和遠方走在了一起”——在2018中國旅游科學年會上,文化和旅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第一次為公眾全面闡釋了組建文化和旅游部的濃郁文旅情懷。
千年脈絡:中國人的詩旅情懷
旅游與文化從來就是相生相伴、相互交融。中華民族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古今,無論中外,人們都認識到文化和旅游的密切相關性。”他說,中央決定組建文化和旅游部,是從國家頂層設計上將“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有機融合。一些網民形象地說,這是“詩和遠方走在了一起”。網民的這一表述,體現了他們對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贊同和期許。
李金早說,自古文化與旅游就有緊密聯系,而且是內在聯系。只有賦予文化內涵的行走,才是旅游;只有賦予文化內涵的旅行,才是旅游;只有賦予文化內涵的空間移動,才是旅游。由此,文化與旅游的緊密聯系是不言自明的。
旅以載文:大眾旅游時代
任何文藝作品、價值觀念、社會主張、群體意見等等,都需要傳播,而這都離不開人,離不開人的空間移動行為,離不開人的超越單純行走目的的空間移動行為。“文藝作品、價值觀念、社會主張、群體意見等想要立住腳,傳播廣,影響遠,就需要借重旅游等載體。”李金早說。
李金早說,當今大眾旅游時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知識水平不斷提升,文化和旅游更加密不可分,旅游不再是簡單地看山看水,而是賞山賞水品文化,同時走出門旅游更是人們拓寬視野、學習知識、提升文化的重要渠道。從經濟和產業角度講,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資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場。兩大產業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于旅游的特色化、品質化、效益化發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提升。先進文化、優秀文化注入旅游,可以使旅游發展方向對頭,品位提升,內容豐富,亮點更多,商機更旺;大眾旅游、優質旅游承載文化,可以使文化的載體更多,市場更大,傳播更廣,傳承更久。
“這方面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可循,如橫店影視城、上海迪斯尼等既是旅游主題公園,也是文化傳播體。再如,桂林歌仙劉三姐、桂海碑林等文化品牌,依托旅游盤活了文化資源,充分挖掘文化消費能力,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他說。
1+1>2:期待文化融合化學反應
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相加,而是有機融合,不是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應是復合的化學反應。”李金早說,這種融合,一定要也一定能取得“1+1>2”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中央關于組建文化和旅游部的決策部署,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和旅游美好生活需要。
“從旅游角度看,只有切實遵循旅游自身發展規律,不斷開發旅游特色產品,提升文明旅游水平,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強化旅游推廣,加強旅游經營管理,在新時代尤其要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積極主動開展旅游外交,推動優質旅游發展,才能更好更有效地承載文化、宣傳文化、傳播文化,提升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李金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