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紅葉的絢麗與美好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筆尖下的寵兒,秋冬時節(jié)紅似焰火,美如霞光,連綿起伏的群山層林盡染,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山林畫卷。
整個十月都是進入深秋的漫長鋪墊,經(jīng)霜后,葉子從青變橙,從橙變紅,漸變的色彩成了金秋獨特的風景線,在蕭瑟的秋風里,耐住風霜交加,經(jīng)過秋之摧殘,戰(zhàn)西風而不怯,披嚴霜而愈麗,無畏無懼的神采令人心醉神迷。
巫山紅葉是一張介紹巫山的響亮名片,長江三峽紅葉中最具特色的紅葉之一,景觀豐富且周期長,秋色旖旎,最具風味。“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用疊翠流金來形容巫山的秋韻最恰當不過。
秋意濃時滿山紅
巫山紅葉遍布整個長江三峽流域,是三峽地區(qū)紅葉最多的地方。據(jù)不完全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零星散落分布約10萬畝左右,其中成片連區(qū)有3萬多畝,約有200多植物樹葉,以黃櫨、烏桕、楓樹等為主,其中尤為特別是黃櫨,是一種灌木,最大特征是集中成片,使得整個山頭一片火紅。
千姿百態(tài)的形狀,有手掌形、五星形、羽毛形、心臟形、橢圓形、鴨掌形、針形等20多類。顏色五彩繽紛,以火紅居多,另有血紅、酒紅、鐵紅、紫紅、玫瑰紅等20多種,分布以巫峽神女峰景區(qū)和小三峽、小小三峽景區(qū)最為集中,呈現(xiàn)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絢麗景觀。
最是秋長景色分明
巫山紅葉集山峰之精粹,集紅葉之精華,是三峽紅葉的最佳觀賞地。仲秋時五彩繽紛,晚秋時層林盡染,初冬時一片火紅。由于其品種獨特、立體氣候原因,使得三峽紅葉的觀賞期長達3個月左右,自11月初一直延續(xù)到次年元月。
人文景觀相映成趣
巫山是全國聞名的風景區(qū),除卻巫山紅葉,還有長江三峽橫貫巫山境內(nèi),似山水畫廊的巫峽十二峰,象征著東方美神和愛神的神女峰,以及國家首批“AAAAA”級風景區(qū)的小三峽.小小三峽。還有204萬年前的亞洲最早人類化石的龍骨坡遺址、滑雪勝地梨子坪森林公園、5000年前大溪文化遺址等一系旅游品牌。
千年懸棺、古棧道、竹枝詞、踩堂戲、粗獷的船工號子、悠揚的巫峽情歌、神秘的巫術(shù)咒語,精美的風味小吃,高唐觀、神女廟、文峰觀等宗教古跡,無一不展現(xiàn)著巫山旅游文化的獨特絢麗、博大豐厚。
小三峽·小小三峽
巫山小小三峽兩岸懸崖對峙,壁立千仞,河道狹窄,天開一線,透露出遮擋不住的山野誘惑。乘船于江水上,觀賞三峽兩岸萬千紅葉,不禁有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奇妙感嘆。
神女溪
在巫峽南岸的神女溪,與神女峰隔江相望,溪內(nèi)峽谷縱深處有著更幽靜的紅葉和原生態(tài)風光,靜謐宜人,恍若隔世。峽澗變得窄擠,水流急,是巫山旅游線上的另一處旅游勝地。
神女峰
神女峰是長江三峽巫峽十二峰之首,途中建有多座觀景亭、長廊,可零距離賞紅葉,是觀峽景、賞神女峰、飛鳳峰、翠屏峰等紅葉的最佳路線,拍攝風光照片的佳境。
培石紅葉王
培石紅葉王數(shù)千畝黃櫨紅葉滿山似彩霞。從長江培石碼頭西進入培石河,兩岸層層聳艷,從河底紅到山頂,往里紅到培石風情小鎮(zhèn)。
文峰觀
文峰觀始建于明代,位于長江巫峽口,是三峽庫區(qū)著名的道觀,張三豐曾在此修行。徒步與滿山紅葉零距離接觸,山水港灣與江山紅葉交相輝映。
柳坪黃巖
黃巖景區(qū)位于長江南岸山頂,拓展了巫山觀紅葉陸路景觀,遠觀巫峽群峰,俯視神女溪,小三峽,與神女峰近距離凝望,別有一番風情。
結(jié)語
秋冬何處去?潺潺溪水、山海交融。風情巴渝之地藏著翠山紅葉,既有大山大川的氣魄,也有片片秋葉的柔情,深秋時節(jié)約上三五好友,行攝其間,問道尋蹤,游高峽平湖 ,賞巫山紅葉,豈不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