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高鐵去北京,一路都是美麗風景,去圓我的中國夢……”幾年前青年歌手徐子崴的一首《坐上高鐵去北京》,唱出了“高鐵中國”的青春與夢想。
隨著10日6點31分G1908次高鐵列車從鄭州東站發出,鄭(州)徐(州)高鐵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中國高鐵運營里程突破2萬公里。
從2008年的京津城際到鄭徐高鐵,8年間,我國高鐵從無到有,再到如今的“公交化”密集運營,高鐵正以它特有的“顏值”與“氣質”改變著人們生活。
高鐵成網
東西南北“縱橫行”
隨著鄭徐高鐵開通,中國早期規劃的“四縱四橫”的高鐵網基本已成形。北至“白山黑水”,南至“熱帶雨林”,東臨大海,西入戈壁,處處都有“子彈頭”的身影。
鄭徐高鐵設計最高時速350公里,初期運行時速300公里。運營后,從鄭州到徐州行程縮短到1.5小時左右,鄭州到上海行程縮短至4小時左右。
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鄭徐高鐵與已運營的鄭西、西寶、蘭新高鐵和在建的寶蘭高鐵,構成了新的高標準、大能力歐亞大陸橋運輸通道,并連通已運營的京滬、京廣等高鐵,使我國高速鐵路網進一步完善,大大縮短我國西部地區與中東部地區的“時空距離”。“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城市群高鐵已連片成網,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大板塊實現高鐵互聯互通,我國現代化的高鐵網已經初具規模。”同濟大學教授孫章說。
中國高鐵的雄心并不止于此,更加密集的“八縱八橫”高鐵主通道已經規劃。
按照最新發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5年,我國鐵路網規模將達17.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鐵3.8萬公里左右,比2015年底翻一番。到2030年,基本實現內外互聯互通、區際多路暢通、省會高鐵連通、地市快速通達、縣域基本覆蓋。“我國遠期鐵路網規模將達20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4.5萬公里左右。”國家發展改革委基礎司司長費志榮說,屆時全國鐵路網將實現相鄰大中城市間1至4小時交通圈。
每天中國高速鐵路上開行的動車組達4200多列,運送旅客450多萬人次。
不少地方,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城市群,高鐵讓不少人享受到“公交化”“通勤化”出行的便捷,“打高鐵”上班成為新時尚。
在北京南三環附近上班的李淼在河北廊坊買了房子,乘坐高鐵只要21分鐘便可到達北京南站。京滬高鐵開通后,上海到昆山只需18分鐘,上海上班、昆山安家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技高一籌
安全運營水平世界領先
高鐵發展初期,曾經引人關注的安全話題如今已不再是熱點。中國高鐵既有“速度顏值”,又有“安全氣質”。
去年全國高鐵旅客發送量完成9.61億人次,旅客周轉量完成3863億人公里,分別較2011年增長237%和265%。至今年7月11日,中國高鐵累計安全運送旅客突破50億人次。中國不僅是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而且高鐵的安全運輸規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來自國際鐵路聯盟(UIC)和歐洲鐵路管理局(ERA)的統計資料也顯示,中國鐵路安全運營水平是世界各國中最高的。
今年7月15日,我國自行設計研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兩輛中國標準動車組就在鄭徐高鐵上以超過420公里的時速交會,相對速度超過840公里。交會全程不到兩秒,相當于乘客一秒“飛”了117米。
在科技含量上,鄭徐高鐵比以前的高鐵更是“技高一籌”。如由中國鐵建20局集團參與研制和施工、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CRTSⅢ新型軌道板,首次在時速350公里高鐵中投入使用。該型軌道具有更耐久、更穩定、更安全等優點,意味著鄭徐高鐵在舒適性、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面全面升級。
更安全、更穩定,未來還要更快。記者從有關單位獲悉,未來在京沈高鐵,我國還將進行時速500公里以上更高速度技術標準研究等多項綜合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