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草地”旅游品牌叫好不叫座
海拔4114米的夾金山埡口,9月已下過好幾場雪。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達維鎮夾金村40來歲的村民劉華清穿上厚厚的棉大衣,依然凍得瑟瑟發抖。“雪皚皚,夜茫茫,高原寒,炊斷糧。”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甩掉國民黨的追兵,來到位于阿壩州小金和雅安市寶興縣交界處的夾金山腳下,并由此拉開了爬雪山、過草地的征程。
如今,當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的“雪山草地”成為阿壩州縱深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撐。
近日,記者從阿壩州旅發委獲悉,該州“雪山草地”紅色旅游資源雖富足,但為此而來的游客卻寥寥無幾。
那么,在開發“雪山草地”紅色旅游資源過程中,阿壩州有何困惑?打響這張旅游牌需要邁過哪些坎?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1、資源富足長在“深閨”無人問
阿壩州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夾金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兩年,眼瞅著慕名而來的游客,之前以養牦牛為生的劉華清在夾金山埡口修了棟小房子,擺起了牦牛肉燒烤攤,賣起松茸等土特產,吃上“紅色旅游飯”。
夾金山僅是阿壩州眾多紅色文化資源的一個點位。從1935年至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先后翻越了阿壩州8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3次穿越人跡罕至的草地。全州13個縣(市)全部被認定為革命老區,9個縣(市)、114個鄉(鎮)被命名為革命根據地,11處革命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阿壩州委黨史辦副主任羅浩嵐介紹,去年6月,依托“雪山草地”紅色文化資源,阿壩州創辦了長征干部學院,通過開展體驗、情景、案例式等教學活動,受到全國各地學員的普遍歡迎。目前,該學院已承接各級各類培訓班70余期,培訓學員5500余人次。
盡管有一定開發利用,但阿壩州大多紅色文化資源還長在“深閨”無人問,面臨“雪山草地”旅游品牌叫好不叫座的市場困境。
數據說明問題。以今年中秋節小長假為例,阿壩州共接待游客37.5萬人次。其中被納入到全國100個重點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的小金兩河口會議舊址、紅原瓦切長征紀念遺址、馬爾康卓克基會議舊址、若爾蓋縣巴西會議舊址依然游客寥寥,共接待游客5438人次,占該州游客總數的1.45%。
2、開發滯后產品低端配套差
如此富足的紅色文化資源稟賦,為何吸引力卻不強?“紅色景區開發嚴重滯后、景區資源整合力度不夠是主要原因。”在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鋼看來,長征途中的許多點位,如馬爾康、紅原等雖已成為國內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但目前還缺乏與其旅游市場對應的紅色旅游產品。許多紅色旅游景區還停留在遺址參觀、圖片物品展覽階段,過于強調教化功能,缺乏游客喜愛的參與性項目,旅游的休閑性體現得不夠。
黑水縣委黨校副校長劉輝對此十分贊同。他說,長征期間,中國工農紅軍三進三出黑水,但目前黑水旅游基本上以自然生態觀光為主,對紅色文化的挖掘和打造嚴重不夠,沒有開發出吸引游客體驗的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活動,留不住游客。
景區配套設施跟不上也是重要原因。如長征路線上的大部分地區交通路網不完整,且交通運輸方式比較單一,能源、水利、電網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跟不上發展需求。
前幾天,成都游客劉文剛和家人去了一趟若爾蓋巴西會議舊址。他告訴記者,路況太差了,顛簸得很,再也不想開轎車去了。
劉華清對此感觸頗深,有著“夾金雪山第一村”的夾金村留不住客。“山上天氣太冷,交通不夠便利,下大雨還容易塌方,游客來得就少了。”劉華清說,一年只能在夾金山埡口做6個月的生意,運氣好能賺兩三萬元。
3、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破窘境
江西省利用井岡山等紅色文化資源搞旅游,一年能帶來不菲的旅游收入。據了解,2015年,井岡山景區接待游客1384.4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8.06億元。今年1至6月,接待游客667.1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7.48億元。那么,對于富足的紅色文化資源,阿壩州該如何開發利用?
去年8月30日,阿壩州專門在馬爾康市召開了“長征精神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理論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把脈問診、尋方開藥,欲破阿壩州“雪山草地”叫好不叫座窘境。
阿壩州委在會上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在做足做深山水、冰雪、草原、民俗、古跡等文章,做活做優生態觀光、民俗風情、康養度假、文化體驗等業態的同時,更加注重以“綠”帶“紅”,把“雪山草地”建成名副其實的全國經典紅色旅游區。要依托環紅原機場旅游經濟圈和阿壩南線旅游振興工程,扶持一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提檔升級。
阿壩州旅發委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在《阿壩州國際旅游目的地發展規劃》(2015-2025)中,已把涵蓋小金、黑水、紅原、若爾蓋、阿壩等縣的雪山草地紅色旅游、中國國家公園景觀大道、中國最佳自駕車黃金旅游走廊建設納入其中。此外,一些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也有相應規劃。如紅原日干喬旅游景區,將建設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及國際5A級旅游景區,重點打造長征史詩長廊、紅軍過草地實景體驗區、紅軍文化體驗區等項目。
這也讓劉華清看到希望,“村里種了100多畝玫瑰,計劃建農家樂,搞玫瑰花觀光,聯合打造自然風景和紅色文化。”
在阿壩州委黨校教師陳美艷看來,當下,阿壩州還應該成立紅色旅游資源整合規劃領導小組,強化區域合作,統籌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紅色旅游資源整合規劃方案,集中力量打造“雪山草地”產業集群。
記者手記:破窘境還需轉變觀念
阿壩州擁有高密度的綠色生態自然景觀,說起旅游規劃建設,之前更多的是瞄準自然景觀景點的開發。
可隨著旅游的轉型升級,阿壩州的旅游業也面臨著一場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的深刻變革,而文旅融合已成為當下發展的趨勢和潮流。記者認為,發展好旅游產業,就必須要轉變思維觀念,把自然景色、紅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資源集納在一起,科學規劃,統一布局,統一打造。
同時,各縣(市)也要轉變觀念,堅決摒棄各自為政的粗放式發展,變“獨贏思維”為“共贏思維”,加強區域協作,聯手開發打造獨具特色的精品旅游產品和旅游線路。